河北沧州那个姓林的男孩,点开高考分数的那一刻,屋里头静得吓人,一家人围着电脑,气都不敢喘!他的手在鼠标上放了半天,就是不敢按下去。
当屏幕上跳出来一个数字,他整个人就绷不住了,一下子哭出了声,那哭声里头,啥滋味都有。他妈妈也是眼泪汪汪的,跑过去一把就抱住了他。这个分数,是647分,为了这个分,他们一家子跟着熬了三年啊!
这可是他第三次考了!一个学音乐的艺术生,专业课成绩早都够了,在全国都排得上号,可就是文化课差那么一点儿。第一次就是因为年轻贪玩,没放心思学,分数不够。他不服气,回去又学了一年。
谁知道第二次考,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。那时候他真有点不想再来了,天天晚上睡不着,翻来覆去地想,万一再考不上,这人可咋办?比他小的都上大学去了,就他一个人还在高三的班里头,这心里头的滋味,不好受。
下决心再来一年,那真是把牙都快咬碎了。艺术生复读,比普通孩子吃的苦可多多了。专业手艺不能丢,每天还得抽空练;落下的文化课,得一门一门从头捡起来。那日子,就是天不亮就爬起来背书,学到大半夜才沾枕头。
他姐姐也在旁边跟着掉眼泪,说他弟弟这一年压力太大了,比去年多考了70多分,老天爷总算是看见他的辛苦了。家里人的支持,真不是嘴上说说。考砸了安慰一句,考好了跟着高兴一下,那都太简单了。
真正的支持,是藏在那几百个熬人的晚上。是一杯不声不响放在桌上的热水,是一句“早点歇着吧”,是看见他学习时,家人都踮着脚走路,电视都不敢开大声。这种不打扰的爱,才让孩子觉得,他不是一个人在扛。
那种心理上的压力,外人不知道。最难受的不是做不完的卷子,是看着以前的同学朋友,都在大学里头过新生活了,发的朋友圈都是新鲜事儿。就自己,好像被时间忘在了原地,还在为了一张卷子拼命,这种感觉,比做题累多了。
所以那个“647分”,它是个啥?它肯定是一张上大学的票。但它又不止是这么个分。它是一个男孩从爱玩到懂事的一个交代,是他熬过的无数个夜晚,也是他做完的一摞一摞的卷子。
这里面,不光有他自己的汗水,还有他一家人这三年来的盼望和操心。他这一哭,把这三年憋在心里的所有东西,都给哭出来了,哭完了,这事就算过去了,新日子就来了。